星期二, 8月 29, 2006
星期日, 8月 27, 2006
雪山隧道
今天看了Discovery介紹雪山隧道的節目,對這個隧道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工程由1991年7月開始動工,2006年6月16日通車,歷經15年,全長12.9公里,為亞洲第二長,世界第四長的隧道。政府為了均衡東西發展,規劃了這條隧道,使得原本台北到宜蘭所需的兩小時車程,縮短為30分鐘。隧道貫穿雪山山脈,施工困難程度為前所未見,原本打算擔當重任的TBM(全斷面隧道鑽掘機),卻因地質構造的複雜,並沒發揮太大的作用。三具TBM中的一具,甚至在一次坍方意外中被壓毀。因為施工的困難,使得原本預計1998年完工的時程,足足晚了8年。在工程期間,殉職的本國籍加外國籍的工作人員共有25名,其中有13位是於雪山隧道工程殉難。國工局為此在石碇服務區設「北宜高紀念碑」,以緬懷他們的功勳與恩德。
此刻,在我心中浮現了一句話,死有輕如鴻毛,重如泰山。
連結
wikipedia
雪山隧道主題網
國工局雪山隧道通車新聞稿
國道五號雪山隧道
Discovery建築奇觀:雪山隧道
某位同學參觀雪山隧道拍的相片
工程由1991年7月開始動工,2006年6月16日通車,歷經15年,全長12.9公里,為亞洲第二長,世界第四長的隧道。政府為了均衡東西發展,規劃了這條隧道,使得原本台北到宜蘭所需的兩小時車程,縮短為30分鐘。隧道貫穿雪山山脈,施工困難程度為前所未見,原本打算擔當重任的TBM(全斷面隧道鑽掘機),卻因地質構造的複雜,並沒發揮太大的作用。三具TBM中的一具,甚至在一次坍方意外中被壓毀。因為施工的困難,使得原本預計1998年完工的時程,足足晚了8年。在工程期間,殉職的本國籍加外國籍的工作人員共有25名,其中有13位是於雪山隧道工程殉難。國工局為此在石碇服務區設「北宜高紀念碑」,以緬懷他們的功勳與恩德。
此刻,在我心中浮現了一句話,死有輕如鴻毛,重如泰山。
連結
wikipedia
雪山隧道主題網
國工局雪山隧道通車新聞稿
國道五號雪山隧道
Discovery建築奇觀:雪山隧道
某位同學參觀雪山隧道拍的相片
星期二, 8月 22, 2006
星期三, 8月 16, 2006
星期六, 8月 12, 2006
臺灣鐵道網
臺灣鐵道網是個介紹和所有鐵路相關的網站(wikipedia)
因為今年適逢光華號40週年紀念,台灣鐵道網特別規劃「光華號40週年懷舊鐵道之旅」活動,八月十二日當天上午八點十二分,四節「光華號」專車由西部幹線的樹林站出發,經宜蘭線,北迴線,最後再走花東線至南平站,終點為壽豐站,完成光華號橫跨四條路線的夢幻之旅。
他們也曾經辦過愛戀....普通車的活動,可惜之前沒注意到,不然又可再次回味那種慢慢的平穩的舊舊的感覺
因為今年適逢光華號40週年紀念,台灣鐵道網特別規劃「光華號40週年懷舊鐵道之旅」活動,八月十二日當天上午八點十二分,四節「光華號」專車由西部幹線的樹林站出發,經宜蘭線,北迴線,最後再走花東線至南平站,終點為壽豐站,完成光華號橫跨四條路線的夢幻之旅。
他們也曾經辦過愛戀....普通車的活動,可惜之前沒注意到,不然又可再次回味那種慢慢的平穩的舊舊的感覺
星期日, 8月 06, 2006
福隆攝影
存放於flickr的照片 (幻燈片模式)
禮拜六(8/6)一大早,搭了4:22的電車從松山出發,因為禮拜五太晚睡,快四點了才用跑的出門。到了火車站後,賣票的小姐和剪票的阿伯都跟我說快來不及了,叫我用跑的,不過還好還是有搭上火車。上車後才發現,人還真是不少啊,為什麼為有那麼多人來做這班從樹林到蘇澳的第一班電車。以前還有一班車,是3:30的普快,不知為何,坐上這班車,就覺得很輕鬆,有點半夜有點清晨的風吹在臉上,再加上車廂有點油臭有點煙臭的味道,竟讓我感到舒服,不過我從來就沒有為了擁有這種舒服感去做那班車,因為這會讓我覺得自己快瘋了。為此,我還想出一句話,流浪就是我的目的地。
一路上,我都是處於昏睡的狀況下,但是趕車時留下的汗,和車廂裡的冷氣結合,讓我覺得不是很舒服。這時才發現我忘了帶毛巾,也讓我想起那個在南方四賤客裡,常常吵著要開飯的那條毛巾,嘴裡總是說著,記得帶條帶條吸水的好毛巾。hitchhiker's guide裡面,福特也提醒阿瑟要隨身帶著毛巾,不過,我還是忘了帶毛巾。另外,我還一直在等著好吃的福隆便當。以前坐普快的時候,在福隆的前幾站,就會有阿姨上來賣便當了,不過現在卻是我等下了車,才買到福隆便當。我覺得福隆便當好吃,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肚子餓。每次凌晨坐火車回去,一定會吃福隆便當,而吃便當時,又一定是肚子餓的時候,久而久之,就養成了這種反射動作,想到福隆便當,就會覺得好吃,甚至有流口水的狀況發生。
拍了便當和車站,也把便當吃完後,就出了車站。前一天有看過papago,好像是要往回走,於是我在對面的旅客服務中心逛了一下,就往回走了,一路上有風景也有大卡車,走在路上真的很危險,不過,不知是因為我反應遲鈍還是都在找東西拍,所以沒什麼注意。但是,在經過一座橋時,我停了下來準備要拍照,卻發現當大卡車開過橋時,這座橋都晃的很厲害,這會讓我產生手震,所以,只好等橋上都沒車了橋上都沒車了,我才能拍照。
拍到一半時,就發現相機快沒電了,結果有好多漂亮的風景都沒拍到。路上還有經過發電廠,還看到工人準備上工的盛況。走著走著,總算被我走到海邊了,可惜,拍沒幾張就沒電了。
拍完海後,相機也沒電了,就打算掉頭回家,途中經過澳底的一間廟,進去上了個洗手間,就打算繼續走回福隆車站,不過剛出廟的時候,有經過站牌時,看到有公車來,和司機確認過有到火車站,就上車了。車資20元,當時的我是覺得蠻划算的,因為那條路來的時候走了一小時,回去的話應該也差不了多少,不過那時體力已經用了大半,所以那時坐在車上,喝著7-11買的冰涼的運動飲料,覺得蠻爽的。
說到這間廟,其實很早就在這邊了,而且在我印象中可是深刻的不得了,為什麼呢?因為每次回宜蘭外婆家,在途中一定會在這間廟休息一下,上個洗手間或吃個東西什麼的。但光是這樣,又怎會印象深刻呢?事實上,是我差點溺死在這間廟的一個池塘裡。這個故事大概發生在很久以前,應該不超過十歲,那一次也是回外婆家,途中在這裡休息的時候,我跑到一個池塘邊往下看,可能是因為重心不穩的關係,我就掉下去了,一掉下去,我本能的呼叫救命,剛好那時我的大伯看到有隻手在池塘裡晃呀晃的,於是一把把我抓了上來,才沒讓我溺死。印象中,掉到池塘後,我有睜開眼睛往上看,那時就看到一個明亮卻模糊的圓弧,我想那應該是因為池塘是圓的吧。被大伯救起來後,好像沒被罵的很慘,有可能是我大伯輕描淡寫我掉下去的原因,又或是因為我驚嚇過度嚎啕大哭吧。這樣說起來的話,我的大伯算是我的救命恩人,但是有一次,也是在這個廟裡,我有跟他提過這件事,不過大伯說他忘了,所以我後來也沒提這件事了。雖然,小時候的事情都忘的差不多了,但是這件事卻一直沒忘掉,每次經過這間廟就會想起,如果那時都沒人經過,是不是我就溺死了。
到了車站後,看到有一群女孩子,其中有一個是外國人,於是我就偷偷聽著她們的對話,沒想到她們全部說中文,包含那個外國人,還講的不錯,當時真是嚇了一跳。想想,人家外國人真是努力,台灣人真是不長進。回程是搭9:26的電車,買好票的時候,距離車子來的時候還有大約半小時,於是我就到對面的遊客服務中心休息一下。在休息中心後面的地方,可以看到海,於是在這邊又用了僅存的電力,拍了兩張照片。拍好後,我找了一塊石頭坐下,旁邊不遠處,剛好是通往洗手間的小路,於是我就看著人來人往的遊客,其中看到一個外國媽媽,帶著兩個小孩,後面跟著她的老公,是台灣人,為什麼我會知道呢?因為後來小孩的奶奶出現了,她用台語跟她的兒子對話,他們一家人上完洗手間離開時,聽到外國老婆跟她老公抱怨,說她不停的waiting and waiting,我想應該是她不適應台灣這種坐遊覽車觀光的模式吧。
回程的時候,發生了一件事,就是我坐錯車廂了,坐到女性專用車廂,
不過這是我一路坐到七堵才發現的,為什麼呢?因為我上車的時候,旁邊就坐著一個男的,再加上我上車後就開始睡覺,而且列車長查票時也沒提醒我,等到我睡到七堵,猛一抬頭,才發現車窗上貼了一道標語寫著"女性專用車廂",這時我才匆忙的離開。選了一個車廂站定後,就開始聽mp3,此時我發現有個女孩在吃東西,看她吃的津津有味,我也沒多注意她,不過後來不小心喵到她,發覺還長的不錯,她也是在松山站下車,準備下車時,她就站在我的前面,但不知為何,火車快靠站時,她突然轉頭看我,不過我本來就一直看著窗外,所以當她轉頭看我時,我還是保持原姿勢看著窗外,她看了一下,大概沒看到她想看的東西,她就把轉頭回去了。因為之前喵到她時,我心裡就想,雖然長的那麼漂亮,但是,在車上吃東西,整個氣質就差了,難道那時候,她有聽到我心裡的話嗎?
下車的時候,趕快把相機拿出來拍回程的車票,弄了半天,只拍了一張,相機又因為沒電而自己關機了。結果,車票也沒拍清楚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下次去之前要記得把相機充飽電,還有,記得帶條帶條吸水的好毛巾。
禮拜六(8/6)一大早,搭了4:22的電車從松山出發,因為禮拜五太晚睡,快四點了才用跑的出門。到了火車站後,賣票的小姐和剪票的阿伯都跟我說快來不及了,叫我用跑的,不過還好還是有搭上火車。上車後才發現,人還真是不少啊,為什麼為有那麼多人來做這班從樹林到蘇澳的第一班電車。以前還有一班車,是3:30的普快,不知為何,坐上這班車,就覺得很輕鬆,有點半夜有點清晨的風吹在臉上,再加上車廂有點油臭有點煙臭的味道,竟讓我感到舒服,不過我從來就沒有為了擁有這種舒服感去做那班車,因為這會讓我覺得自己快瘋了。為此,我還想出一句話,流浪就是我的目的地。
一路上,我都是處於昏睡的狀況下,但是趕車時留下的汗,和車廂裡的冷氣結合,讓我覺得不是很舒服。這時才發現我忘了帶毛巾,也讓我想起那個在南方四賤客裡,常常吵著要開飯的那條毛巾,嘴裡總是說著,記得帶條帶條吸水的好毛巾。hitchhiker's guide裡面,福特也提醒阿瑟要隨身帶著毛巾,不過,我還是忘了帶毛巾。另外,我還一直在等著好吃的福隆便當。以前坐普快的時候,在福隆的前幾站,就會有阿姨上來賣便當了,不過現在卻是我等下了車,才買到福隆便當。我覺得福隆便當好吃,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肚子餓。每次凌晨坐火車回去,一定會吃福隆便當,而吃便當時,又一定是肚子餓的時候,久而久之,就養成了這種反射動作,想到福隆便當,就會覺得好吃,甚至有流口水的狀況發生。
拍了便當和車站,也把便當吃完後,就出了車站。前一天有看過papago,好像是要往回走,於是我在對面的旅客服務中心逛了一下,就往回走了,一路上有風景也有大卡車,走在路上真的很危險,不過,不知是因為我反應遲鈍還是都在找東西拍,所以沒什麼注意。但是,在經過一座橋時,我停了下來準備要拍照,卻發現當大卡車開過橋時,這座橋都晃的很厲害,這會讓我產生手震,所以,只好等橋上都沒車了橋上都沒車了,我才能拍照。
拍到一半時,就發現相機快沒電了,結果有好多漂亮的風景都沒拍到。路上還有經過發電廠,還看到工人準備上工的盛況。走著走著,總算被我走到海邊了,可惜,拍沒幾張就沒電了。
拍完海後,相機也沒電了,就打算掉頭回家,途中經過澳底的一間廟,進去上了個洗手間,就打算繼續走回福隆車站,不過剛出廟的時候,有經過站牌時,看到有公車來,和司機確認過有到火車站,就上車了。車資20元,當時的我是覺得蠻划算的,因為那條路來的時候走了一小時,回去的話應該也差不了多少,不過那時體力已經用了大半,所以那時坐在車上,喝著7-11買的冰涼的運動飲料,覺得蠻爽的。
說到這間廟,其實很早就在這邊了,而且在我印象中可是深刻的不得了,為什麼呢?因為每次回宜蘭外婆家,在途中一定會在這間廟休息一下,上個洗手間或吃個東西什麼的。但光是這樣,又怎會印象深刻呢?事實上,是我差點溺死在這間廟的一個池塘裡。這個故事大概發生在很久以前,應該不超過十歲,那一次也是回外婆家,途中在這裡休息的時候,我跑到一個池塘邊往下看,可能是因為重心不穩的關係,我就掉下去了,一掉下去,我本能的呼叫救命,剛好那時我的大伯看到有隻手在池塘裡晃呀晃的,於是一把把我抓了上來,才沒讓我溺死。印象中,掉到池塘後,我有睜開眼睛往上看,那時就看到一個明亮卻模糊的圓弧,我想那應該是因為池塘是圓的吧。被大伯救起來後,好像沒被罵的很慘,有可能是我大伯輕描淡寫我掉下去的原因,又或是因為我驚嚇過度嚎啕大哭吧。這樣說起來的話,我的大伯算是我的救命恩人,但是有一次,也是在這個廟裡,我有跟他提過這件事,不過大伯說他忘了,所以我後來也沒提這件事了。雖然,小時候的事情都忘的差不多了,但是這件事卻一直沒忘掉,每次經過這間廟就會想起,如果那時都沒人經過,是不是我就溺死了。
到了車站後,看到有一群女孩子,其中有一個是外國人,於是我就偷偷聽著她們的對話,沒想到她們全部說中文,包含那個外國人,還講的不錯,當時真是嚇了一跳。想想,人家外國人真是努力,台灣人真是不長進。回程是搭9:26的電車,買好票的時候,距離車子來的時候還有大約半小時,於是我就到對面的遊客服務中心休息一下。在休息中心後面的地方,可以看到海,於是在這邊又用了僅存的電力,拍了兩張照片。拍好後,我找了一塊石頭坐下,旁邊不遠處,剛好是通往洗手間的小路,於是我就看著人來人往的遊客,其中看到一個外國媽媽,帶著兩個小孩,後面跟著她的老公,是台灣人,為什麼我會知道呢?因為後來小孩的奶奶出現了,她用台語跟她的兒子對話,他們一家人上完洗手間離開時,聽到外國老婆跟她老公抱怨,說她不停的waiting and waiting,我想應該是她不適應台灣這種坐遊覽車觀光的模式吧。
回程的時候,發生了一件事,就是我坐錯車廂了,坐到女性專用車廂,
不過這是我一路坐到七堵才發現的,為什麼呢?因為我上車的時候,旁邊就坐著一個男的,再加上我上車後就開始睡覺,而且列車長查票時也沒提醒我,等到我睡到七堵,猛一抬頭,才發現車窗上貼了一道標語寫著"女性專用車廂",這時我才匆忙的離開。選了一個車廂站定後,就開始聽mp3,此時我發現有個女孩在吃東西,看她吃的津津有味,我也沒多注意她,不過後來不小心喵到她,發覺還長的不錯,她也是在松山站下車,準備下車時,她就站在我的前面,但不知為何,火車快靠站時,她突然轉頭看我,不過我本來就一直看著窗外,所以當她轉頭看我時,我還是保持原姿勢看著窗外,她看了一下,大概沒看到她想看的東西,她就把轉頭回去了。因為之前喵到她時,我心裡就想,雖然長的那麼漂亮,但是,在車上吃東西,整個氣質就差了,難道那時候,她有聽到我心裡的話嗎?
下車的時候,趕快把相機拿出來拍回程的車票,弄了半天,只拍了一張,相機又因為沒電而自己關機了。結果,車票也沒拍清楚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下次去之前要記得把相機充飽電,還有,記得帶條帶條吸水的好毛巾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